保靖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汇聚社工力量助力文明实践湘西州首个村 [复制链接]

1#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特约记者田丽通讯员孟祥顺

进村开展社工志愿服务、制定“服务清单”、接受群众线上线下“点单”……5月19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复兴镇马村“社会工作室”正式成立,高效助推保靖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建设工作。

保靖县复兴镇马村“社会工作室”正式成立

文明之花悄然绽放

5月19日,湘西州村级社会工作室,在保靖县复兴镇马村挂牌成立,标志着全州在社区(村级)社会工作方面迈出关键性的一步,有力落实了民政部关于“乡镇(街道)都有社工站,村(社区)都有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的“两有”工作要求。

走进位于复兴镇马村的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社会工作室”,敞亮整洁的村部室内,村社会工作室的简介、社工成员、小组服务课程标准等各项制度简单明了,一目了然,社工张健和刘炳荣正在耐心为前来做血压测量的群众登记信息……保靖县社工协会会长孟祥顺介绍说,我们的协会在乡镇有社工服务站,经过大家近段时间的一起努力,现在顺利成立了村“社会工作室”,就是为了把社工服务进一步下层到村里,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

志愿服务者们为村民测量血压

“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刚成立不久,急需社工协会这样的爱心组织来村里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我们有信心一起共同把村里的志愿服务做起来,让村里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马村村支书宋茂贵激动地说。

采用“1+1+2运行机制,夯实志愿服务基础

村级社工室的建立是积极响应各级政策指引,落实相关文件精神的精准体现,是湘西州为实现“市—区(县)—街(镇)—村(居)”四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保靖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四级联动的有效探索。

结合社工协会工作实践和村里的实际需求,目前村“社会工作室”已经明确了“1+1+2”运行机制,即第一个“1”是党建引领,个“1”是建立村级社会工作室,“2”是根据群众需要,围绕“社会政策咨询、慈善公益资源链接”等内容,开展综合服务;围绕“一老一小”,开展“心理支持、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专项服务。通过实施综合服务和专项服务,全面夯实社工服务基础,提升群众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示范带动,吹响志愿服务集结号

把社工服务延伸到村里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是保靖县社工协会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创新之举。

社工为村里的老人义务理发

村里的老人竖起大拇指,为社工们点赞

为进一步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的示范引领作用,保靖县文明办将以马村“社会工作室”为基地,邀请近年来保靖县获得湖南好人、志愿者荣誉的、特别是有一技之长的各类“好人”,组建志愿服务队,分设义务理发、学习模范、法律援助、文明新风、公共安全、文艺服务6个志愿服务项目,制定志愿项目“服务清单”,按照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四单”(即群众点单、实践中心所站点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运行机制要求,组织村“社会工作室”志愿服务力量做好接单、派单工作,及时完成各类“点单”服务,确保实践点文明实践活动有特色、有亮点,极大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