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秀山杨姓的起源与迁徙二 [复制链接]

1#

作者;杨再庆

也谈秀山杨姓的起源与迁徙

杨再庆

五、杨通晟率子入驻秀山地区

正纲之子通晟,时授乜八孟溪(今贵州铜仁、松桃一带)土同知。南宋理宗淳祐十二年(),邑梅、平茶、石耶诸洞苗夷内讧,寻仇纠杀。于是让其长子光*留据乌罗,建乌罗洞土知府,率另四子光辅、光彤、光隆、光贵开辟今秀山西南各地。先后分别建立了十六个土司政权。最后确立邑梅、平茶、石耶、地坝四个长官司,史称“四小司”或曰“百里四司”。直到清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杨氏土司统治秀山余年的历史宣告结束。杨通晟成为秀山杨氏的鼻祖。

(一)邑梅土司:宋理宗淳祐十二年,杨光辅占据阿鲁、地颠、偏溪、绞乜、寨蜡、寅把、化济、俊倍、勇土、牙阻(今梅江、中和片区)等地,在阿鲁(今钟灵)盖造官舍,建立邑梅洞宣化军民府,自任土知府。元初,杨光辅曾与南宋抗元将领及九溪十八洞各族人民联合抗元。元大德六年(),元成宗帖木儿再次大用兵西南夷,清理诸边,改邑梅为佛乡洞,仍以光辅的儿子昌谈为土知府。元顺帝至正十一年(),颍州刘福通、肖县李二、罗田徐寿辉等组织红巾军起义;至正二十二年()徐寿辉部将明玉珍在重庆称帝,建国号为夏的农民政权。邑梅长官杨金奉(正天)归附,明玉珍改佛乡洞为“邑梅沿边溪洞军民府”。后来,朱元璋遣汤和、付友德率师伐蜀,夏政权。因邑梅归附明玉珍,对朱明朝纳土迟,明洪武四年()即罢土知府,置“邑梅洞长官司”仍以杨金奉为长官。洪武十年()杨金奉其侄通宝袭位后,将邑梅治所迁至凯堡。杨通宝死后,其子光宣年幼,通宝堂兄通贤逐光宣夺取了长官司职,还治阿鲁,缉拿光宣。光宣及其弟光台随舅父吴再章逃匿播州,邑梅遂属酉阳宣抚使司。

杨通贤在邑梅水与峥岫水交汇处(今梅江邑中)大兴土木,修筑邑梅土司城,遭到酉阳宣抚使冉兴邦的忌恨。永乐八年()冉兴邦使儿子冉容袭击邑梅城,屠杀通贤家男女大小九十三口。通贤子光兴、光义赴京告状。明成祖派锦衣卫逮杀了冉兴邦,将其儿子冉容充军辽阳,以杨光兴袭长官。成化二十二年()第十二世土司杨胜刚与俊倍洞副长官杨光震联合宋农、酉阳后溪等土家人民发动起义,进攻酉阳。正德三年()杨秀璿镇压了镇溪(今湖南凤凰)苗民起义。嘉靖二十九年()“苗”龙朴业再次发动起义,攻陷邑梅城,第十五世土司杨正公逃亡。在湖广都指挥使孙贤的残酷镇压下失败,“苗”龙朴业被杀。万历二十一年()贵州红苗又举行起义,再次进攻邑梅。万历二十五年()贵州四大土司之一的播州宣慰使被逼叛乱,第十七世土司杨光斗与平茶土司杨光祖、酉阳土司冉御龙、石柱土司马千乘(秦良玉丈夫)在总兵马孔英的指挥下配合总督李化龙八路大军围剿,经四年征战平定播州。杨光斗以功晋封散官一级,赏穿二品服。在平播中途又于万历二十七年()奉调增援辽阳抗击满族入侵,授京营参将左军都督佥事。天启二年()又调杨通沾参加镇压贵州水西(今黔西)土司安邦彦领导的彝民起义,授柏杨营总兵。崇祯十七年()明亡,光斗死于军次。南明朝朱由榔传檄抗清,光斗子昌厚袭长官司举兵响应。清顺治十五年()南明朝失败,清宣布土司沿袭明制,受布政使司管辖。雍正十二年()末世土司杨正位奉调镇压古州八万洞(今贵州榕江一带)苗、瑶、水族人民起义。雍正十三年()杨正位自请献土改流。

土司世系:杨光辅——昌谈——胜强——秀琉——再萼——正天——通宝——通贤——光兴——光义——昌荣——胜刚——秀璿——再辉——正公——通承——光斗——昌厚——胜皋——秀夫——再相——正位。

(二)平茶土司:南宋理宗宝佑元年()杨光彤占据西起乌罗,东到贵图,北至冉家(今溪口),南沿川黔边界接九江(今属贵州松桃)的狭长地带,最初建衙门于虎山下(今龙凤小学),在今客寨(后迁司城)建立平茶洞承化军民府,自任土知府。元初,忽必烈撤平茶土知府,置溶江芝子平茶等处长官司,隶属思州安抚使司。杨光彤以后三代土司均娶酉阳冉土司女为妻,冉氏得以插手平茶洞事务。第三世土司杨胜都被冉土司杀害,保姆负胜都子秀留潜间,后来杨氏族人寻回袭土司职。由此,元末酉阳、邑梅、石耶诸土司一同归附明玉珍夏政权。而平茶土司杨再兴却“厉兵杆境”,抗拒明玉珍。朱元璋平蜀后,再兴首先纳土归诚。明洪武初年()改溶江芝子平茶等处长官司为平茶长官,隶属酉阳宣慰司,不久改属重庆卫。洪武十七年()又升为直隶长官司,隶属于四川布政使司,朝觐、纳贡、赋税约同酉阳。另置溶江芝麻子坪长官司,以原食邑于清水高宝(今南丘芒表)而未受封的杨通晟第五子光贵的后裔杨世荣为长官。后来,世荣随西平侯沐英征云南,授宣慰司办事长官。杨再兴死后,由弟再胜代侄执政。洪武二十二年(),再胜谋杀侄子正贤(再兴子)。正贤潜逃,赴京密告再胜伙同景川侯谋反,后再胜被处死,正贤袭长官司。永乐初,光彤第七世孙通泰因功授副长官,建司于客寨,遂为世职。正德十一年()第九世土司杨茂应诏领平茶兵镇压叙州侗民起义,十五年()又参与镇压茂州起义,授怀远将军。第十三世土司杨秀廷镇压贵州红苗起义授武德将军、奉直大夫。明中叶,第十四世土司杨再显应檄援辽东,累建战功,授武略将军、奉政大夫。嘉靖十五年()镇压真州(今四川茂县西北)起义。

嘉靖二十五年()溶溪石、皮、吕、龙、麻五姓苗民起义,赶走长官司,迫使溶溪司迁上济里,二十九年()罢溶溪芝麻子坪长官司,其地尽入酉阳。自洪武七年置此司,至此凡年。时为杨世荣五世孙任长官,寻授水德司副长官。

嘉靖二十八年(),第十六世土司杨通壹又参加镇压湖广土家、苗民起义和黄俊、黄中父子先后领导的支罗砦(今石柱)土家人民起义。万历元年(),第十七世土司杨光祖带兵镇压马湖(今雷波县北)彝民起义,时称“劲旅”。十四年又应李化龙调遣带儿子昌胤与播州杨应龙、酉阳冉维屏一起镇压四川杨柳叠溪羌民起义。万历二十五年()参加平播之役,以功授明威将军、忠顺大夫。天启元年()及次年同弟杨光谦先后参加镇压四川永宁彝族土官奢崇明叛乱和贵州水西彝族土司安邦彦起义。杨昌胤授龙骧将军,奉调河南围剿李自成起义军,儿子杨胜吉授京营参将。天启六年(),贵州铜仁、思南苗民起义多次进攻平茶,杨昌胤被迫筑太平、新营、龙头、百占、革回五营寨堡自守。明亡,南明永历初,授汉羌等处总兵官及思沿都总管、平夷将军,同总兵杨光谦及女将领光谦夫人丁国祥一同抗清,康熙年间又一同平定吴三桂叛乱。平茶土司传至杨正栾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

土司世系:杨光彤——昌兰——胜都——秀留——再兴——再胜——正贤——通衡——茂——殷——均佐——均佑——秀廷——再显——正嵩——通壹——光祖——昌胤——胜吉——秀新——再璜——正栾。

(三)石耶土司:继邑梅平茶之后,杨光隆占据石耶、中寨及迓驾,在今石耶衙院筑城建立石耶顺德军民府。虽然光隆自任土知府,但不愿意充任其职,政事全由儿子昌安料理。杨昌安正式袭位后,授忠顺大夫。石耶土司传至第五世,元亡。土司杨金龙因石耶先归明玉珍,后归朱元璋。洪武十五年()罢土知府,降为石耶洞长官司,附属酉阳。永乐四年(),杨金龙镇压了贵州岑砦苗民起义后不久死去。传至第十三世土司杨正魁,因镇压苗、侗民起义授都督同知,死后赠宣慰司。儿子杨通运袭土司后,便于万历二十七年(),与酉阳、平茶、邑梅诸土司一同应诏援辽,在奉集一役,战绩显著,授右军指挥加宣慰使衔,追赠金吾将军。年,其子杨光郁接领土司职,随李化龙参加平播之役。天启三年()授援黔副总管加宣慰使衔。又参加镇压贵州三山红苗起义达十四年,崇祯九年()才回到石耶,死后由儿子杨昌统袭土司。早在光郁征黔期间,昌统乃代父从征,先镇压镇溪苗民起义后,又驻防淮安。明亡,永历二年()被南明朝提为江南狼山镇总兵官加太子少保都督同知衔。清顺治三年(),昌统之子杨胜美献图归降,仍为石耶洞长官,并加授都督同知衔。雍正十三年()土司杨再镇与其他土司一同纳土裁司改流。

土司世系:杨光隆——昌安——胜平——秀福——金龙——正宗——通俊——光胜——廷忠——胜山——秀祖——仁——正魁——通运——光郁——昌统——胜美——秀瑛——再镇。

(四)地坝土司:地坝土司辖地,即今莲花、三合、乌杨、涌图部分地域。原为杨光隆第三子杨昌戴驻牧之地。明永乐时,昌戴五世孙杨正文随酉阳冉土司朝觐入京授副长官衔。后随军镇压湖广少数民族起义,石耶长官杨正宗向中央朝请割石耶地置地坝副长官司获准,并世袭。传至十世土司杨光同时,清顺治十六年()因归附迟,吏部的典册上没有封号,但仍为副长官司,隶属酉阳宣慰司。雍正十三年(),传至杨胜均即献土裁司。

土司世系:杨正文——通谦——杠——昌豫——应宗——秀峙——再钦——正枝——通爵——光同——胜均。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因环境变化,政权更替,杨通晟的部分后裔先后迁出秀山,去了酉阳、黔江、彭水,四川的成都、射洪,湖南的吉首、花垣、保靖、龙山,贵州的松桃、沿河、印江、德江、思南、江口、石阡、岑巩、凤岗、瓮安、麻江,广西的乐业、田林等地。在秀山的12万杨姓人口中,80%是杨通晟的后裔。另外的20%,分别从湖南绥宁、城步、芷江、新晃、沅陵、泸溪、保靖,贵州天柱、凯里、三穗、江口、铜仁等地陆续迁徙而来。

参考文献:

[1]大良杨扬杨姓的渊源、发展及宗族文化《汴京杨姓名人》[J]北京燕山出版社.6

[2]珂《杨》[J]陕西人民出版社.4

[3]毛上文温芳《杨姓起名通典》[J]气象出版社.1

[4]清.陆维垣许光基《乾隆华阴县志》[J]清乾隆五十三年()修据民国十七年()西安艺林印书社铅印本影印.10

[5]《中华杨姓通谱》[J]昆明市教育印刷厂.2

[6]《杨再思氏族通志》[J]黔东南日报社.9

[7]杨维森《弘农杨氏族史》[J]陕西出版传媒集团三秦出版社.5

[8]清.冯世瀛冉崇文等《酉阳直隶州总志》[J]酉阳自治县档案局整理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7

[9]清.李稽勋寿松《秀山县志》[J]秀山自治县档案局整理方志出版社.2

[10]杨鸿显秀山杨氏土司辑略《秀山文史资料》(六)[J]湖南保靖印刷厂.1

免责声明

本平台以寻根问祖,聚亲情、互助相扶,汇集全球杨氏人脉,凝结杨氏精神,传播杨氏家族文化交流之目的。如果有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杨氏之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